近日,國家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向中小充電運營商提供免費運營平臺,這是國家電網針對充電樁產業鏈上下游痛點提出的解決方案,一張覆蓋全國的社會充電樁“充電網”正在編織,在此帶動下一系列建樁難題有望破解。
“前幾天聽社區書記說我們這里的充電樁可以用了,今天來體驗一把,的確很方便,以前充電總是到處找點,現在小區內就能解決,以后下班了我就來這里充。”6月9日,家住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桂苑小區的王女士如愿在自家小區為愛車充滿電。據悉,這是嘉興市本級首個公共有序充電站。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與新能源汽車密不可分的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業內人士預測,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去年,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提出,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6420萬輛,根據車樁比1:1的建設目標,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預計將形成1.02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然而,由于在居住區建充電樁涉及電路鋪設、安全隱患等問題,且部分老舊小區電網接近滿載,充電樁數量多會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導致充電樁進小區的步伐相對較慢。一面是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一面是亟待攻克的技術瓶頸,如何推動充電樁建設成為政府和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智能有序充電技術能極大提高充電效率,可以在社區服務更多的電動汽車,展現出明顯優勢。”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全生明說,“我們在北京做了一個試點,該社區配電容量可以充25輛電動車,做了智能有序充電之后,可以增加到100輛車,不需要再進行電力擴容,在不增加任何投資的情況下,就能很好地解決社區充電問題。”
國家電網通過對北京市居民區私人充電樁運行數據分析發現,多數人在下班回家后立即充電,充電負荷與生活用電負荷高峰時段嚴重重疊;而居民生活用電在夜間有8個小時左右的低谷期,負荷率僅為10%-20%,若充分利用80%的低谷容量空間,現有配電網無需改造即可實現社區全部車輛充電。
據記者了解,目前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代表的充電運營企業已經研發出社區智能有序充電的充電樁和相關能源配套系統,在技術上已經能夠做到引導用戶分批、按時、按需進行車輛充電。
在消費者抱怨充電樁數量少、布局不合理、油車占位的同時,充電樁運營商又總苦惱充電樁利用率低,收取的充電服務費難以支撐企業運營,盈利困境難以突破。結構性矛盾制約著充電運營商的發展。
目前,市面上可查到的充電APP多達53個,排名前三的APP市場占比超60%。由于不同充電APP覆蓋資源不同,有重疊有空白,導致車主想要便捷充電不得不安裝多個APP。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用戶層面,都存在著實現互聯互通的訴求。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充電樁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從孤立走向互聯互通。2018年,兩家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聯手兩家民企——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共同創建北京聯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發布互聯互通平臺聯行逸充APP。截至2020年4月,該平臺上的合作運營商超過140家,總接入充電樁超4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其中深度互聯互通27萬個,支持啟停、充電和支付。
聯行科技CEO安晶透露,今年聯行科技將作出調整,從臺前退居幕后,從“服務用戶”轉向以“服務行業”的角色繼續推進互聯互通和“全國充電一張網”建設,進一步促進充電平臺的互聯互通。
“新基建”風口下,充電樁加速與5G、通信、大數據技術相融合,有望吸引社會資本繼續涌入充電樁行業,推動整個行業的革新與發展。(經濟日報記者王軼辰)
來源:天天快報
近日,國家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向中小充電運營商提供免費運營平臺,這是國家電網針對充電樁產業鏈上下游痛點提出的解決方案,一張覆蓋全國的社會充電樁“充電網”正在編織,在此帶動下一系列建樁難題有望破解。
“前幾天聽社區書記說我們這里的充電樁可以用了,今天來體驗一把,的確很方便,以前充電總是到處找點,現在小區內就能解決,以后下班了我就來這里充。”6月9日,家住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桂苑小區的王女士如愿在自家小區為愛車充滿電。據悉,這是嘉興市本級首個公共有序充電站。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與新能源汽車密不可分的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業內人士預測,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去年,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提出,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6420萬輛,根據車樁比1:1的建設目標,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預計將形成1.02萬億元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市場。
然而,由于在居住區建充電樁涉及電路鋪設、安全隱患等問題,且部分老舊小區電網接近滿載,充電樁數量多會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導致充電樁進小區的步伐相對較慢。一面是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一面是亟待攻克的技術瓶頸,如何推動充電樁建設成為政府和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智能有序充電技術能極大提高充電效率,可以在社區服務更多的電動汽車,展現出明顯優勢。”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全生明說,“我們在北京做了一個試點,該社區配電容量可以充25輛電動車,做了智能有序充電之后,可以增加到100輛車,不需要再進行電力擴容,在不增加任何投資的情況下,就能很好地解決社區充電問題。”
國家電網通過對北京市居民區私人充電樁運行數據分析發現,多數人在下班回家后立即充電,充電負荷與生活用電負荷高峰時段嚴重重疊;而居民生活用電在夜間有8個小時左右的低谷期,負荷率僅為10%-20%,若充分利用80%的低谷容量空間,現有配電網無需改造即可實現社區全部車輛充電。
據記者了解,目前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代表的充電運營企業已經研發出社區智能有序充電的充電樁和相關能源配套系統,在技術上已經能夠做到引導用戶分批、按時、按需進行車輛充電。
在消費者抱怨充電樁數量少、布局不合理、油車占位的同時,充電樁運營商又總苦惱充電樁利用率低,收取的充電服務費難以支撐企業運營,盈利困境難以突破。結構性矛盾制約著充電運營商的發展。
目前,市面上可查到的充電APP多達53個,排名前三的APP市場占比超60%。由于不同充電APP覆蓋資源不同,有重疊有空白,導致車主想要便捷充電不得不安裝多個APP。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用戶層面,都存在著實現互聯互通的訴求。
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充電樁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從孤立走向互聯互通。2018年,兩家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聯手兩家民企——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共同創建北京聯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發布互聯互通平臺聯行逸充APP。截至2020年4月,該平臺上的合作運營商超過140家,總接入充電樁超4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其中深度互聯互通27萬個,支持啟停、充電和支付。
聯行科技CEO安晶透露,今年聯行科技將作出調整,從臺前退居幕后,從“服務用戶”轉向以“服務行業”的角色繼續推進互聯互通和“全國充電一張網”建設,進一步促進充電平臺的互聯互通。
“新基建”風口下,充電樁加速與5G、通信、大數據技術相融合,有望吸引社會資本繼續涌入充電樁行業,推動整個行業的革新與發展。(經濟日報記者王軼辰)